OCTYPE html> 上海近300个小区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住在一起,它们越来越多我们该怎么办?_大众新能源网

上海近300个小区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住在一起,它们越来越多我们该怎么办?

城市快速发展,城区与郊野的边界逐渐模糊,使很多野生动物原有的自然栖息地不复存在,于是,一种被称为“野生动物进城”的现象出现了。


(资料图)

当所在小区突然多出一些来历不明的新“邻居”时,社区管理者和居民该怎么办?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8月17日)获悉,一份由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复旦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制定的《上海城市常见野生动物“怎么办”社区管理手册》即将发布。

这本社区管理手册是上海首份给和野生动物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们定制的和谐相处“攻略”,还针对居民、居委/物业等不同人群提供了个性化的方案。

近300个小区有貉

随着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上海越来越受野生动物的青睐。

截至今年5月,上海已记录到鸟类22目80科251属519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4.6%,野生鸟类占上海野生动物种类总数的84%。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已监测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0种,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超过325种,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

这些野生动物有的怕人,尽可能远离人类的主要活动区域来繁衍生息,有的却倾向于和人做邻居,“潜伏”在上海众多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小区里。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貉就是典型的“进城野生动物”,它们似乎更喜欢和适应城市环境,近年来在上海“貉丁兴旺”,数量约在3000只至5000只,且分布区域持续扩大。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介绍,根据2021年、2022年组织的问卷调查,结合走访调查、志愿者反馈,以及林业部门提供的12345平台相关投诉信息,截至去年11月,上海至少有260个社区或绿地有貉分布,除了崇明,上海其他区均记录到貉,松江、青浦、闵行3个区的貉最多、分布最集中。今年的最新调查还发现,上海有貉的小区又增加了,已接近300个。

2022年,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启动了“貉口普查”,这是我国第一个在特大型城市以公民科学的组织方式进行的城市野生哺乳动物调查活动,计算出了有貉分布小区的貉密度:被调查的50个小区中有22个有貉分布,平均每个小区有10.82只貉,平均密度为1.08只/公顷。

该数值被视为一个基准值,小区内貉的密度不超过它,貉就基本处于“潜伏”状态;密度远远超过它,会大幅增加人貉相遇甚至产生矛盾的概率。

志愿者在调查小区时拍到的貉,佩戴了gps项圈孙恭昊摄

在同一屋檐下实现和谐共存的前提之一是“划区而治”,不轻易涉足对方领地,而当一个居住区貉的数量和密度激增后,越来越多的貉可能迫于生存压力,更频繁地从小区绿化带、建筑沉降缝等隐秘的角落走出来,进入人类的主要生活空间,寻找水源、猫粮狗粮和居民种的菜,又或者翻湿垃圾桶和落地的湿垃圾袋“捡漏”,与人相遇甚至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便随之变大。

一般貉一年一胎可产五六只崽,有研究认为,在居民的持续投喂下,这些幼貉不愁吃喝,存活率相当高,一个现存20多只成年貉的小区,经过一年的繁殖,有可能将种群数量增加到100只以上。

“人貉同住一个小区的问题,从2018年、2019年开始逐渐有了关注度。时至今日,仍是一个相当新鲜的社会话题和研究方向。”上海市林业总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科负责人季镭表示,这几年可以明显感到整个社会对貉的认知加强了,但不少居民还是对貉缺乏了解,将貉与野狗、浣熊等动物混淆,进而以错误的方式对待貉,这对人对貉都是不利的。在貉种群数量、分布密度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下,主管部门加强野生动物相关知识的普及、对有“失控”趋势的小区进行指导干预,十分迫切且必要。

将来,这些小区与貉和谐共处、成功控制貉数量等方面的经验都将被提炼、吸收进《上海城市常见野生动物“怎么办”社区管理手册》,推广普及到更多小区。

停止“溺爱”,坚持“四不”

“上海貉看松江,松江貉看御上海。”这句在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中流传的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御上海社区里貉的数量。

“上个月第二次‘貉口普查’刚结束,我们小区具体数据还没统计出来,但听居民代表说,可能有三四十只。”御上海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许晖坦言,自己刚到御上海工作不久,之前只是对御上海有很多貉略有耳闻,当自己在晚上目击到五六只貉成群结队地在小区假山、河道旁散步时,内心感到了很大的震撼,随之而来的是担忧:“这么多貉,居民碰到了该怎么办?有没有办法控制它们的数量?”

“在参与社区管理手册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社区科学对待野生动物的案例,比如如何防止浣熊去翻居民家门口的垃圾桶。”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顾问冯一迪表示,管住吃喝、在不伤害貉的情况下封堵它们的住所,是有效控制貉数量的两大“法宝”,尤其是管住吃喝,俗称“饿走”,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此外,在垃圾桶周围放置气味刺激的物质,比如樟脑丸、胡椒粉、辣椒水等,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正在上海的一些小区进行试验。

貉在夜色中翻找垃圾 武亦乾摄

2020年夏天,因为媒体报道有几十只貉在小区里出没,松江区米兰诺贵都小区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当时,小区在林业部门、高校、社会组织的共同指导下,通过加强生活垃圾投放点的管理、抽干景观水体和喷水池等水源、与爱猫人士协商规范投喂方式等措施,很快就将一部分貉逼走。这让米兰诺贵都成为许多受貉困扰小区学习的榜样。

“今年有关貉的投诉几乎没有。”泗泾镇向阳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洁表示,从去年开始,米兰诺贵都的居民普遍反映不像以前那样经常看到貉了,连深夜、凌晨巡逻时最容易邂逅貉的保安也说很难见到。她觉得,能够控制好貉的数量,还与去年到今年在貉的非繁殖期(每年9月至次年3月)及时填补小区建筑物沉降缝有关,“借住的房子没了,就要搬家了。”

许晖表示,社区管理手册出炉得很及时,参照这本“攻略”,他们近期正在整治小区绿化带里的“落地垃圾”,通过小区微信公众号定期曝光监控拍到的乱扔垃圾视频,督促一些居民改掉陋习,同时建议一楼居民为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加上隔离栏,让貉彻底断了从人类邻居那儿蹭吃蹭喝的念想。

御上海居委会还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建,推出“貉谐相处”项目,邀请专家进小区授课,带着居民在小区里找貉聊貉,教会大家科学对待野生动物的“四不”方式:不害怕、不投喂、不接触、不伤害。

“人为的‘溺爱’,比如居民的无节制投喂,是导致小区内貉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还可能导致貉行为的异变,认为有人投喂是理所应当的事,不惧怕人类、脾气暴躁,而目前的主要难点正是如何规范投喂行为。”许晖说,根据专家的建议,貉的攀爬、跳跃能力不强,可将猫粮放置于距离地面至少1米的高处,这样貉无法够到,但这种改进版的猫粮投喂架由谁出资建造维护是一个问题。

此外,一些投喂者习惯将猫粮放在盒子里,投放后人就走开了,结果猫没吃,都让貉吃了,劝这些投喂者等到猫吃完猫粮再离开或将现场清理干净再走,还会被反问:“我怎么喂要你管?”

“尽管难度很大,但我们会坚持通过共治的方式找到一个多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许晖表示,御上海可能先从投放的时间开始规范,白天投放,晚上不鼓励投放,错开大多数貉深夜到凌晨的出没时段。

今年10月1日就要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还规定,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普法也将成为劝阻胡乱投放猫粮行为的有效手段。

本文作者:陈玺撼

题图来源: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标签:

上海杨浦累计拆除二级以下旧里房屋达380万平方米
<< 上一篇
最后一页
下一篇 >>
  • 精心推荐